李星涛:“原野”要圆一个绿色中国梦

2015-11-26

他35岁白手起家创业,十年耕耘让“原野”园林知名度与日俱增,把这份年产值仅七十万元的小事业打造成数亿元的农商生态圈。

人物名片 姓名:李星涛 籍贯:温州永嘉 出身年月:1968.12 职务:原野集团董事长

温都记者 贾钧寓

通讯员 潘强华

对于李星涛来说,农业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那般写实,相反它可以融入园林景观、科技生态、休闲旅游等业态于一身,完全具备高端大气的商业价值,还具备艺术感,更重要的是给予他这名国企下岗工人一份雄心勃勃的事业,让他获得中国优秀园林工程金奖。

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他当下数亿元的年产值,更是他对公益性社会事业的热情,他是省人大代表,也是市政协常委,他曾捐资发起并设立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本周“温都财访”带读者走近这位心怀绿色的中国梦创业者。

关键词

我的 抉择

温都财访:从农村到城市,从国企员工到一名创业者,你是怎么做出这两次转变的决定?

李星涛:我出生在永嘉的一个山村里,当时要改变命运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读书考上大学,然后走出去。我的努力付出获得了回报,成了村里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国有企业工作,这也让家里人感到欣喜。但后来事情发生了变化,2003年我下岗了,被买断工龄后只获得16000元。

因为没有工作,我曾有一段时间还加入了领失业保障金的大军。那年我已经35岁了,和我同时出来工作的很多朋友同学已经事业有成,而我只能整天躺在沙发上看天花板思索着自己的出路,当时压力非常大。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我才决定依靠自己的专业来经营未来——做农业种植。

关键词

种植 园林

温都财访:为什么你要拿着大部分积蓄去投入一个当时看上去有些冷门的行业?

李星涛:2004年我从一群准备另寻发展方向的朋友手中接盘永嘉“原野”,价格是我出得起的,他们也知道我没有多少钱。投资园林种植是因为当时我可以选择的方向并不多,而园林种植是我熟悉的、专业对口的行业。

我在浙江农林大学学的是苗木种植,我的很多朋友也在林业部门工作。更关键的是种植园林这个领域当时在温州关注的人不多,竞争少,而且也没有太多的优秀企业。我相信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每个行业或迟或早都会被认可,社会资源会在每个行业进行再平衡,如果提前介入那些稍显冷门的行业更容易出成绩。

关键词

说服 自己

温都财访:刚开始你的企业发展并不快,你有没有心理负担?

李星涛:当时我投入了33万元,这是我工作这些年的大部分积蓄,心理负担肯定是有的。苗木种植不像养殖业那样因为粪便污染不招人待见,种在那里可以改善空气,对改善PM2.5值也有很大的帮助,政策方向是正确的。其次,它也不像单纯的农业种植,要靠天吃饭,而且流通环节打不通的话对产品影响很大,苗木卖不掉可以继续种在那里长大。

当然,我不是坐在那里干等,要做得好就要做得与众不同。所以我从一开始种苗圃,就申请了城市园林绿化资质,从三级开始升级到二级、一级。有了资质,我就可以直接参与城市绿化项目竞标,目前温州市区杨府山公园、九山公园和永嘉瓯北西段标准堤景观工程等不少市政工程的绿化都是“原野”的手笔。

关键词

卖葱 时代

温都财访:2010年以后是什么原因让“原野”爆炸式发展?

李星涛:人们去菜场买菜一般只关注鸡鸭鱼肉蔬菜的价格,很少有人在意葱价。“城市绿化”这个课题在以前就像葱价一样少有人关注。但2010年以后,市委、市政府开始强调城市绿化,我仔细研究过当时的报纸,一度一周里有四个头版头条报道城市绿化。我相信卖葱的时代来了,得益于之前的深耕细作,“原野”抓住了这个机会。

各县(市、区)对园林苗圃的需求空前高涨,跟“原野”要货的电话源源不断。因为他们知道我这里有货,之前我们种植的苗圃刚好也已经长成,而且我将种植面积拓展到一千亩,同时我又身兼浙江省花卉苗木经济协会会长的职务,可以组织到货源且品质也不错。

当时还有一个特殊情况是城市绿化的财政资金没有这么快到位,也就是说客户一般都要先用货,之后再谈收账的事情,所以敢接这个活的人不多。但我不怕,我想苗圃种在自家地里是种,种在别人那里变成应收账款也不错。

关键词

事在 人为

温都财访:“原野”这些年收获了市场也收获了各种荣誉,未来有哪些挑战?

李星涛:农业在当下应该是一个相对短缺的产业,未来的机会很多。比如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增加农民收入,而单纯的农业种植很难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高品质的农业,将健康、科技、文化、旅游等等相融合,吸引更多的城市人群来农村消费。这种消费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带来思想的交流,打通城乡之间的思想,共同寻找符合市场需求的农商业态。

再比如出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排碳权也为未来园林种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当然市场越大,也意味着遇到未知的挑战就越多。不过事在人为,“原野”要圆一个梦,一个绿色中国的梦。

关键词

创业 要实际

温都财访:现在流行“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你作为一位先行创业者有什么经验可以提醒后来者?

李星涛:无论是创业还是创新都要符合实际、符合市场。我们要考虑自己的创业和创新的成活率,不能用创业创新来麻醉自己,不能以创业创新为借口去筹集其他目的的资金,不能为创新而创新。

 

我的建议是大家在创业之前先去一些单位安心工作一段时间,积累经验,具备一定条件后再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去创业,不要仅仅选择那些所谓的社会热点,未必适合你。乌龟跟兔子比赛,比赛跑赢的概率不大,但要比寿命长还是大有希望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