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值高!“干货”满!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集萃
2021-02-05
转发自:温州市政协
今天上午,在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12名政协委员作围绕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作大会发言,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温州改革发展鼓与呼。
市政协主席陈作荣,副主席郑朝阳、王振滔、黄寿龙、徐有平、鲍小瓯、诸葛启钏、王丽峰、林亦俊、陈胜峰,秘书长朱增岳出席会议。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施艾珠,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建明应邀出席会议,听取委员发言。
王剑波委员发言一是强化责任落实。优化全市市域教育事业整体布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平衡。同时,切实保障新居民子女接受公办学校教育的权利。
二是落实经费保障。依法建立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优先安排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费的支出。
三是加强教师交流。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人员向农村交流,出台职称评审、定编定岗等方面政策向农村倾斜。
四是推进城乡共建。推进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等集团化联盟办学;推进“初中强校工程”和“小而优学校建设”;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城乡共同体建设。
五是着力化解痛点。统筹协调“公民同招”,探索尝试划片招生;加快部分县(市)特教学校建设;做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教育工作。
木晓东委员
代表工商联界别发言
一是加大建设用地合理供给。重视产业引导,在土地招拍挂政策上、土地价格上予以体现,将建设用地的供给与产业发展的重点进行挂钩。
二是提高工业用地使用效益。强化批后监管和供地合同履约管理,落实“亩均论英雄”等政策,建立低效企业退出机制,推进土地要素合法合理流动和节约集约利用。
三是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加快推进园区产城融合,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盘活城区老旧工业厂房等资源。
四是加大引才留才政策力度。设立技能人才发展专项基金,改变技能人才奖励一次性发放的方式,实行分步分期发放;深化校企合作,建设一批校企长期合作教学实践基地。
江丁库委员
代表农工党温州市委会发言
一要抢抓重大机遇,谋实谋准重大项目。重点谋划能促进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补链、强链、优链重大项目,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二是整合比较优势,统筹布局重大项目。精准统筹布局全市产业,寻找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三是持续精准发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做到团队招商、协同招商、挂图招商,对重大项目的谋划、招引、建设、达产各个环节进行分阶段赋分,建立健全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的新机制。
四是完善政策措施,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出台支持县(市、区)重大项目招引等方面的一揽子政策;扩大市级产业引导基金规模;加大干部上挂下派力度,探索建立重大项目厅市会商和前期沟通机制等。
易淼清委员
代表民建温州市委会发言
着力构建“5+5”全产业链新格局
奋力续写好新时代温州创新史
一是强化兼并重组,引导龙头企业实施全产业链延伸。龙头企业是全产业链建设的核心主体,通过兼并重组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是推进全产业链建设的重要举措。要引导龙头企业紧盯产业链上下游高附加值、高影响力以及关键配套环节,以一体化手段构建全产业链。
二是强化技术创新,以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全产业链掌控。强化产业链底层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技术转化,破解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为构建全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强化内外互动,借力双循环优化全球产业链协同发展。要推进五大对外开放平台(温州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互补融合,放大集成叠加效应,推进全球产业链协同发展。
郑晓群委员
代表致公党温州市委会发言
强化数字赋能
推进我市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将生命健康产业摆在优先发展位置。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协调推动医药、医工、医信、医养、医体联动发展。
二是加快标杆企业的智能化改造。要树立标杆企业群,建立与企业群相匹配的人才队伍,实现要素匹配智能化、产业服务专业化。
三是促进医疗资源与产业链的有效协同。要通过数字化形成产业链全景图,将服务需求与产业资源、创新要素进行有效对接;要构建要素链条,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准筛选生物医药企业招商对象。
四是加强产业创新服务。要将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引导企业在供应链卡脖子环节加大投入;要大力支持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打造生命健康产业赋能中心。
孔繁新委员发言
加快内畅外通大交通建设
进一步提升温州城市首位度
一要进一步提升温州交通枢纽定位。优化温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加快构筑多向辐射的主干通道网络和都市区快速通勤交通网络;要重点考虑机场定位问题,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要加快东部枢纽周边道路网建设。
二要进一步补充和优化温州大通道布局项目。增设丽水至南平铁路、温州港大小门岛港区进港铁路支线和温州轨道交通M3、M4线;优化温州都市区环线路径、增设洞头联络线;争取温州高速公路近期建设项目;争取规划增设“瓯江港下岸作业区”。 庄小将委员发言
完善产业平台功能配置
打造全省产业平台整合提升新标杆
建议完善产业平台“十个一”功能要素配置,提升产业平台竞争力。
实施一平台一管理主体。推行“党工委(管委会)+”体制,形成集中统一、精简高效的体制架构。
实施一平台一标志性产业链。对接全省“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实施一批强链延链、建链补链重点项目。
实施一平台一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引入专业化服务,整合孤立、分散的创新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
实施一平台一特色小镇。统筹推进产业与城市空间布局,实现产业平台内特色小镇全覆盖。
实施一平台一合作园。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强化产业飞地、人才飞地建设。
实施一平台一产教联盟。建立产业平台和高等院校“双对接、双促进”机制,建设国内一流的实习实训平台。
实施一平台一基金。发起设立产业平台引导基金,确保政府产业基金精准投放、错位发展。
实施一平台一大脑。建设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构建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的园区公共服务体系。
实施一平台一地图。精准绘制一张面向国内外的产业、技术、人才的平台招商地图。
实施一平台一标准。探索开展产业平台建设标准化试点。
殷欧艳委员发言
创新行政执法监督规范化实践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要强化制度建设。积极创新监督实践,进一步明确监督主体、职责边界;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制度化的行政执法监督。
二要加强主体协作。建立监督主体协作机制,加强各监督主体的互动联系,联合出台具有实操性的监督规则或指引。
三要拓展监督渠道。发挥社会监督的广角效应,积极落实“人民监督员”制度;设立县乡两级执法监督投诉受理平台,强化行政执法投诉、行政复议与信访的协作;共享举报投诉信息,拓宽监督渠道。
江衍妙委员发言
紧抓“十四五”资本市场改革红利
助推温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继续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资本市场服务体系,提高直接融资保障力。
二是继续乘势而上,持续培育发展区域资本市场的新增长点,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三是多管齐下吸引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管理主体参与各类投资基金发展,提高资本供给力。
四是建立健全与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人才专项政策,提高人才服务企业的支撑力。
五是全力整合“全球温商”的上市公司资源,提高“招商引资”的向心力。
李星涛常委发言
探索乡村公园建设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注重空间融合,坚持“乡村公园化、公园全域化”建设理念,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体。打破镇、村行政建制,做强优势产业集群,打造集聚休闲、文化创意、生态度假等于一体的乡村公园。
二、注重业态融合,着眼建设现代特色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向全价值链转型。推动形成“核心IP+特色村镇+餐饮住宿+文创产品研产销”相融合的新型产业链。
三、注重功能融合,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新工作机制、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引导工商资本注入,推动各类要素向农村集聚辐射。
四、注重文化融合,做好乡土文化的挖掘传承,打造“乡村+公园”的第三种生活方式。强化古村落文化、非遗文化等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构建生态化的现代乡村生活。
章才岔委员发言
加快以5G为主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协助运营商推进5G基站、光纤网络、配套机房等建设;在城市基础建设中事先协商预留5G设施建设空间;加快推进“智慧杆”建设和应用。
二是积极培育千亿级5G关键零部件产业。培育发展5G基站系统关键零部件和5G终端设备关键零部件的产业。
三是鼓励发展5G千亿融合应用产业。鼓励发展5G+智能电气、5G+智能网联汽车、5G+智能装备、5G+智能家居等产业的融合应用。
四是全力推进5G+智能制造。以5G赋能工业互联网,深化企业智能化技改,培育5G应用软件特色企业。
五是加快5G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基于5G、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的相关应用,加快建设浙江云谷磐石数据中心、移动浙南云计算中心等。
吴安定委员发言
一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开发规模。综合考虑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街坊规模、居住地块的内部空间品质营造、停车配建需求等多方因素,合理确定地块的再开发规模。
二要科学定价,探索差异化的拆征补偿方案。实施更为合理和细化的土地开发价值评估,确定合理的征收价格,精准制定征地补偿方案。
三要加强策划,做足地块价值挖潜。加强存量土地的前期方案策划和价值挖掘,细化再开发策划方案模型,积极推广“规划路演”机制。
四是溢价分成,更新填充后续资金。建立溢价分成机制,通过更大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平衡和溢价补偿,引导更为合理的开发容量制定机制。
在随后的即席发言环节,主持人话音刚落,台下就座的委员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杨加付、谢作如 、叶建、刘拥军、释芳振、缪心毫、叶康生、张笃霖、陈启贤9位委员“抢麦”成功,聚焦养老产业、学前教育、交通建设、人才引育等方面出谋划策、畅谈发展。
来源:市政协新闻信息中心
图片:张良慧 、戴晨峻、朱显亮/摄
今天上午,在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12名政协委员作围绕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作大会发言,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温州改革发展鼓与呼。
市政协主席陈作荣,副主席郑朝阳、王振滔、黄寿龙、徐有平、鲍小瓯、诸葛启钏、王丽峰、林亦俊、陈胜峰,秘书长朱增岳出席会议。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施艾珠,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建明应邀出席会议,听取委员发言。
王剑波委员发言
二是落实经费保障。依法建立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优先安排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费的支出。
三是加强教师交流。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人员向农村交流,出台职称评审、定编定岗等方面政策向农村倾斜。
四是推进城乡共建。推进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等集团化联盟办学;推进“初中强校工程”和“小而优学校建设”;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城乡共同体建设。
五是着力化解痛点。统筹协调“公民同招”,探索尝试划片招生;加快部分县(市)特教学校建设;做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教育工作。
木晓东委员
代表工商联界别发言
一是加大建设用地合理供给。重视产业引导,在土地招拍挂政策上、土地价格上予以体现,将建设用地的供给与产业发展的重点进行挂钩。
二是提高工业用地使用效益。强化批后监管和供地合同履约管理,落实“亩均论英雄”等政策,建立低效企业退出机制,推进土地要素合法合理流动和节约集约利用。
三是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加快推进园区产城融合,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盘活城区老旧工业厂房等资源。
四是加大引才留才政策力度。设立技能人才发展专项基金,改变技能人才奖励一次性发放的方式,实行分步分期发放;深化校企合作,建设一批校企长期合作教学实践基地。
江丁库委员
代表农工党温州市委会发言
一要抢抓重大机遇,谋实谋准重大项目。重点谋划能促进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补链、强链、优链重大项目,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二是整合比较优势,统筹布局重大项目。精准统筹布局全市产业,寻找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三是持续精准发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做到团队招商、协同招商、挂图招商,对重大项目的谋划、招引、建设、达产各个环节进行分阶段赋分,建立健全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的新机制。
四是完善政策措施,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出台支持县(市、区)重大项目招引等方面的一揽子政策;扩大市级产业引导基金规模;加大干部上挂下派力度,探索建立重大项目厅市会商和前期沟通机制等。
易淼清委员
代表民建温州市委会发言
着力构建“5+5”全产业链新格局
奋力续写好新时代温州创新史
一是强化兼并重组,引导龙头企业实施全产业链延伸。龙头企业是全产业链建设的核心主体,通过兼并重组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是推进全产业链建设的重要举措。要引导龙头企业紧盯产业链上下游高附加值、高影响力以及关键配套环节,以一体化手段构建全产业链。
二是强化技术创新,以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全产业链掌控。强化产业链底层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技术转化,破解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为构建全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强化内外互动,借力双循环优化全球产业链协同发展。要推进五大对外开放平台(温州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互补融合,放大集成叠加效应,推进全球产业链协同发展。
郑晓群委员
代表致公党温州市委会发言
强化数字赋能
推进我市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将生命健康产业摆在优先发展位置。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协调推动医药、医工、医信、医养、医体联动发展。
二是加快标杆企业的智能化改造。要树立标杆企业群,建立与企业群相匹配的人才队伍,实现要素匹配智能化、产业服务专业化。
三是促进医疗资源与产业链的有效协同。要通过数字化形成产业链全景图,将服务需求与产业资源、创新要素进行有效对接;要构建要素链条,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准筛选生物医药企业招商对象。
四是加强产业创新服务。要将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引导企业在供应链卡脖子环节加大投入;要大力支持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打造生命健康产业赋能中心。
孔繁新委员发言
加快内畅外通大交通建设
进一步提升温州城市首位度
一要进一步提升温州交通枢纽定位。优化温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加快构筑多向辐射的主干通道网络和都市区快速通勤交通网络;要重点考虑机场定位问题,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要加快东部枢纽周边道路网建设。
完善产业平台功能配置
打造全省产业平台整合提升新标杆
建议完善产业平台“十个一”功能要素配置,提升产业平台竞争力。
实施一平台一管理主体。推行“党工委(管委会)+”体制,形成集中统一、精简高效的体制架构。
实施一平台一标志性产业链。对接全省“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实施一批强链延链、建链补链重点项目。
实施一平台一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引入专业化服务,整合孤立、分散的创新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
实施一平台一特色小镇。统筹推进产业与城市空间布局,实现产业平台内特色小镇全覆盖。
实施一平台一合作园。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强化产业飞地、人才飞地建设。
实施一平台一产教联盟。建立产业平台和高等院校“双对接、双促进”机制,建设国内一流的实习实训平台。
实施一平台一基金。发起设立产业平台引导基金,确保政府产业基金精准投放、错位发展。
实施一平台一大脑。建设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构建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的园区公共服务体系。
实施一平台一地图。精准绘制一张面向国内外的产业、技术、人才的平台招商地图。
实施一平台一标准。探索开展产业平台建设标准化试点。
殷欧艳委员发言
创新行政执法监督规范化实践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要强化制度建设。积极创新监督实践,进一步明确监督主体、职责边界;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制度化的行政执法监督。
二要加强主体协作。建立监督主体协作机制,加强各监督主体的互动联系,联合出台具有实操性的监督规则或指引。
三要拓展监督渠道。发挥社会监督的广角效应,积极落实“人民监督员”制度;设立县乡两级执法监督投诉受理平台,强化行政执法投诉、行政复议与信访的协作;共享举报投诉信息,拓宽监督渠道。
江衍妙委员发言
紧抓“十四五”资本市场改革红利
助推温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继续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资本市场服务体系,提高直接融资保障力。
二是继续乘势而上,持续培育发展区域资本市场的新增长点,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三是多管齐下吸引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管理主体参与各类投资基金发展,提高资本供给力。
四是建立健全与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人才专项政策,提高人才服务企业的支撑力。
五是全力整合“全球温商”的上市公司资源,提高“招商引资”的向心力。
李星涛常委发言
探索乡村公园建设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注重空间融合,坚持“乡村公园化、公园全域化”建设理念,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体。打破镇、村行政建制,做强优势产业集群,打造集聚休闲、文化创意、生态度假等于一体的乡村公园。
二、注重业态融合,着眼建设现代特色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向全价值链转型。推动形成“核心IP+特色村镇+餐饮住宿+文创产品研产销”相融合的新型产业链。
三、注重功能融合,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新工作机制、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引导工商资本注入,推动各类要素向农村集聚辐射。
四、注重文化融合,做好乡土文化的挖掘传承,打造“乡村+公园”的第三种生活方式。强化古村落文化、非遗文化等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构建生态化的现代乡村生活。
章才岔委员发言
加快以5G为主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协助运营商推进5G基站、光纤网络、配套机房等建设;在城市基础建设中事先协商预留5G设施建设空间;加快推进“智慧杆”建设和应用。
二是积极培育千亿级5G关键零部件产业。培育发展5G基站系统关键零部件和5G终端设备关键零部件的产业。
三是鼓励发展5G千亿融合应用产业。鼓励发展5G+智能电气、5G+智能网联汽车、5G+智能装备、5G+智能家居等产业的融合应用。
四是全力推进5G+智能制造。以5G赋能工业互联网,深化企业智能化技改,培育5G应用软件特色企业。
五是加快5G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基于5G、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的相关应用,加快建设浙江云谷磐石数据中心、移动浙南云计算中心等。
吴安定委员发言
一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开发规模。综合考虑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街坊规模、居住地块的内部空间品质营造、停车配建需求等多方因素,合理确定地块的再开发规模。
二要科学定价,探索差异化的拆征补偿方案。实施更为合理和细化的土地开发价值评估,确定合理的征收价格,精准制定征地补偿方案。
三要加强策划,做足地块价值挖潜。加强存量土地的前期方案策划和价值挖掘,细化再开发策划方案模型,积极推广“规划路演”机制。
四是溢价分成,更新填充后续资金。建立溢价分成机制,通过更大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平衡和溢价补偿,引导更为合理的开发容量制定机制。
在随后的即席发言环节,主持人话音刚落,台下就座的委员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杨加付、谢作如 、叶建、刘拥军、释芳振、缪心毫、叶康生、张笃霖、陈启贤9位委员“抢麦”成功,聚焦养老产业、学前教育、交通建设、人才引育等方面出谋划策、畅谈发展。
来源:市政协新闻信息中心
图片:张良慧 、戴晨峻、朱显亮/摄